專業動態調整優化中的取舍之道
2023-11-07 18:25:25中國教育報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為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和建設提供了總體思路與基本路徑。自此,江西、福建、四川、山東等多個省份啟動了高校本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工作。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沖擊著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傳統各自為政的學科結構和專業格局難以適應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專業增減和傳統專業改造為主要特征的專業結構優化成為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專業設置和建設應遵循怎樣的改革之道?高校專業在加減乘除之間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期,高教周刊走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追尋兩所行業類院校的專業發展之路,并邀請專家分享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改革經驗,探尋高校專業建設的破立之道。
2018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一口氣”將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應用物理學等11個“非特色”“低效”專業砍掉,在當時引發了熱議。同年,記者曾走進該校以《“專業瘦身”背后的高校內涵發展邏輯》為題,探討了該校53個專業中停招20%背后的改革邏輯。
近年來,在“瘦身”之外,該校也增設了一些特色專業,目前專業總數保持在48個。有舍有取、舍中有取、以舍促取,專業動態優化調整反映了該校獨特的發展追尋。目前,該校22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4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招生專業的91.6%。近日,記者再次走進該校,探索專業動態調整優化中的取舍之道。
“作為電子信息特色高校,學校立足自身電子信息人才培養的特色優勢,在專業建設中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校校長朱澤飛表示,立德樹人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專業建設的自覺認知把握之上,要讓學科建設的成果惠及專業建設發展;專業建設的立足點應該放在培養面向未來人才之上,要讓專業建設著力于“解決國家、社會發展急需問題”。
立足特色,舍取皆有道
繼“十三五”期間大力砍專業、做精做強原有專業后,“十四五”期間,該校在布局新增專業上動作頻頻。2022年秋季學期,曾因專業高考第一志愿報考率、就業率、轉專業率等硬指標偏低導致綜合排名靠后,一時被定位為“低效專業”的應用物理學專業恢復招生了,而且以“一名本科生平均受到3位教授指導”的實驗班形式“重裝出列”。
學科是專業發展的基礎。經過多年調整,當前該校已形成以計算機、集成電路為高峰,電子信息學科群為高原,經、管、理、文、法、藝等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我們的理念是特色發展,停招不是目的,關鍵在優化。特色類大學的專業建設,是要在優勢學科上建優勢專業。”該校副校長李文鈞介紹,學校的學科布局決定了專業布局,現有48個招生專業中,電子信息類優勢特色專業占60%以上。
以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取舍為例,該校的優勢特色學科有計算機、電子、控制等,這些學科都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支撐。物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斷檔,不利于物理學科建設。
隨著對電子信息類高端人才培養規律認識的逐漸深入,學校意識到,只有把物理、數學等基礎學科和專業做好做強,才能有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的“枝繁葉茂”“行穩致遠”,才能面向未來培養更多電子信息行業交叉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數量不多,但存量要精,精而強。”該校黨委書記王興杰表示,在專業建設上,學校旨在整合資源、凸顯優勢特色,攥緊拳頭做強。隨著專業建設不斷深入,學校對專業取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是要立足學科專業特色及優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實際動態,與時俱進地設置、調整、優化專業。
以舍促取,對接社會急需
近年來,該校新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新專業。
這些專業設置的主要原則是“應國家急需、應時代需求”。學校秉持“動態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的理念,通過大力砍專業騰出培養資源,瞄準國家急需的領域,審時度勢地新增能發揮學校優勢、有挑戰性、內涵好的硬核專業。
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增6個交叉學科一級學科,其中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中的一員。其實早在2018年,該校就因秉承電子信息特色獲批設置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人才就是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緊迫感。”朱澤飛介紹,學校的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杭電機器人所。學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上,積累了豐碩的成果。